当前位置:首页 > 社科研究 > 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麦洼部落历史沿革试探

发布时间:2015-03-24  责任编辑:网站管理员

董良


【摘要】麦洼部落是现居于红原县境内黄河流域哈曲河、麦曲河一带的10个部落(寨子)的总称。麦洼原居德格和甘孜地区,清末赵尔丰经略川边地区时,发生矛盾,开始迁徙。所经之地甚广,涉及甘孜州的甘孜、德格、色达和阿坝州的壤塘、马尔康、若尔盖、阿坝、红原等县。研究麦洼部落的形成、发展定居红原及迁徙路线等历史情况,有助于搞清楚麦洼部落历史,为藏族地方史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主题词】藏区;红原;地方史;麦哇;试探

麦洼部落是现居于红原县境内黄河流域哈曲河、麦曲河一带的10个部落(寨子)的总称。其地盛产牦牛,久负盛名。

麦洼原非红原土著。因历史上诸多因素,被迫辗转迁徙而来,定居于此地。几经发展壮大,始有民改前之状况。

本文作者拟对麦洼部落的形成、发展定居红原及迁徙路线等历史情况,作一探索,希望能有助于搞清楚麦洼部落历史,为藏族地方史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一、源在西康

麦洼部落原名让洛(浪洛,疑为南木洛之音另称),居住在康区(甘孜州部分)的德格和甘孜地区。是一个较小的游牧部落。当时和让洛部同居于此地的有小部落行昌,两部落之间关系比较融洽。

清末,赵尔丰经营川边地区,欲强行驻兵于此,曾遭让洛部落抗拒。赵尔丰派兵攻击,并调行昌合围之。让洛情急贿行昌,得以走脱,遂开始了迁徙辗转的征途,不久来到了麦柯地区,游牧于麦柯河流域一带。行昌部私放让洛走脱,遭赵尔丰反攻,部落冲散,羊牛佚失,亡走他乡,往附于包座北部的卓藏寺(拴头)和麦洼,被称为“小麦洼”。

让洛东迁麦洼地区后,被康区人称作麦巴。这时候的大土官是丹真扎巴,即后来大土官南木洛的哥哥。其父为原土官求中。求中本不应为土官,而应是后来独尔基部土官独尔基罗尔威之父夺布丹真,只因夺布单真外交能力较弱,且不善言谈,为人老实,土官位便被精干的其兄求中取代了。因让洛从外地迁来,所在地盘较小,而部落却在发展壮大,牧场不够、牧草严重缺乏成了部落当时的主要矛盾。而邻近的热洛瓦部草场较宽,于是双方便发生了争夺草场的纠纷。热洛瓦部大土官阿尔俄为防止草地被侵占,便组织群众在两部落间修了界塔,因此而引起两部落间的械斗,让洛悄然离开麦柯地区。

当时曾盛传热洛瓦部落的塔里有诅咒让洛部的一些符录,不久,丹真扎巴病死。当时还是和尚的南木洛(时年27岁)等人以为哥哥之死,系热洛瓦部诅咒之由。遂率时各勒、巨烈、夏瓦洛、瓦修奴让、桑勒、瓦修王欣等十多人毁了热洛瓦部的塔子,从里面发现牛角内装有让洛所有土官老民的名字。

丹真扎巴死后不久,由于无嗣,二哥尔玛又太懦弱无能,大土官之位便由南木洛接任。但他对热洛瓦部依然耿耿于怀,决定伺机报复,于是采取了一系列手段。

阿尔俄土官不知塔事底细,诚恳地接受了南木洛心怀报复的联姻提议。一个拂晓,阿尔俄土官驻地遭到了南木洛的袭击,双方械斗,互有伤亡,两部落之间的矛盾愈加激烈。尔后,住麦柯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为稳定其政权,主动约请双方进行谈判。南木洛考虑到同热洛瓦部积怨很深,且地盘依然很小,无法保证牲畜草地,加之国民政府税收日趋苛重,不堪重荷,因为害怕热洛瓦部等的报复,表面上同意,暗地里和大小老民商议后,取得一致意见。约定谈判日期前,将缴得的热洛瓦部枪支弹药、马匹等全部退还,整个部落又悄无声息地东迁,于同年秋天到了色达。

二、拴头墨桑

部落举迁到色达时,总共只有几十户人家,但往附的流民较多。虽说远离了“仇家”,但这里并不是天堂。牲畜缺草的矛盾依然没有得到解决,部落仍在不断地扩大,已近250户。因此,整个部落的生存危机迫使南木洛部落仅在色达住了一个冬天便再度向东北迁徙,大约于1918年来到了现在的壤塘与马尔康交界的绒哇一带,当时是卓斯甲上五寨地(又说为松岗辖地)。部落不断的扩大,和南木洛同迁壤塘的还有其外祖父茸他阿布部的100户(为后来茸他玛部之主要来源)。至绒哇时,又有100多户来附(德格照昆部又来了6070户)。在壤塘住了9年以后,部落已达700户。以后,这部分人便成了南木洛之基本部分。但部落生存危机仍然没有消除,牲畜缺草现象依然很严重。

绒哇本为索观赢的势力范围。南木洛率部初来时,欲向他拴头,未果。然后转向黑水头人公高羊平,公高羊平不以礼相待,仍未见结果。而随行的泽亮华尔还德还被扣留(后逃出)。墨桑土官扬俊扎西(华尔功成烈之父)得知此情后,为抵御黑水势力在草地的扩张,极力拉拢南木洛部。扬俊扎西通过拉亲戚,说其妻子华尔洛也是从阿秀色尔达来的,是同一家的“根根”,于是南木洛部和墨桑拴头。

但是,墨桑不便安插南木洛部,仅允许他们住在阿木柯河一带。尔后,南木洛部又侵占了原属壤口之阿木柯河以南,原属若尔盖之色既坝、阿依更康,原属求吉南哇之中央等地。然后凑了一份银子,于1929年向松潘县政府行贿注册。松潘县政府同意将麦洼地区划给南木洛部落。墨桑土官考虑到南木洛部居于麦洼可以抵御黑水势力向草地扩张、发展,便同意了。

三、迁往麦洼

在迁往麦洼之前,该部落曾在阿坝克柯地区住了一年。麦洼地方旧时被视为“松潘草地”的最高点,因而有高原之称。虽然麦洼地盘较宽,但由于地处几个部落的交界处,很不安宁,匪盗出没,偷牛盗马事件屡有发生,使南木洛部的生存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虽然如此,南木洛为了自己的地盘,还是将部落迁到麦洼住了下来,随后便被称为麦洼部落。

四、部落划分

南木洛拴头于墨桑,实际上只是一种军事联盟,是一种庇护、利用与依赖的关系,双方在经济上独立,南木洛并不处于臣属的地位。

在迁住麦洼以后,南木洛采取威胁利诱的手段,拉拢和收买了不少人户。如阿昆部200余户,求吉南哇20余户。色达的多嘎活佛于1938年左右受南木洛之邀也带着四、五十个管家、和尚、差役及几户穷人归附。果洛康甘桑部也有四、五十人迁来,东拼西凑聚集2000户。

由于部落人口大增,地盘扩大,管理困难,为杜绝部落间不必要的事件发生,利于管理,经商定,将部落划分为8个。以后又增加了寨子、部落,总共10个。他们是:

1、桑里部落,属土官本部落,位于麦洼寺院正东30公里,负责人是泽亮华尔得之心腹达尔基率郎罗色,有137户。

2、南木洛部落,位于寺院南方约10公里,约有147户,老民八格洛。

3、茸他玛部落,位于寺院正东,约278户,土官列罗,后改为托尔多布。

4、冻扎热昆部,位于寺院正南角,150户,土官东扎泽旺。

5、卜尔哥部,位于寺院东北角约25公里,250户,老民卜尔哥。

6、阿昆部,位于寺院西北角,相距50公里,240户,老民阿昆日格洛。

7、多尔基罗尔威部,位于寺院正南,相距25公里,270户,老民多尔基罗尔威。

8、日休部,位于寺院东北角,相距35公里,230户,由文俊任土官,老民外藏旺玛。

9、多桑寨子,位于寺院正南,相距7.5公里,60户。

10、塔哇寨子,80户,寨首阿得尔。

划分部落后不久,大约在来麦洼八、九年左右,南木洛因年事已高,精力有限,将大土官之位传给了桑吉加木措。5年后,大土官桑吉加木措患病,位传其长子泽亮华尔得。当时泽亮华尔得只有13岁,实际上是傀儡。直到1943年22岁成年,才正式独立执政,处理日常事务。其父和南木洛仍共同决策执政大事,依然具有较强的号召力。

麦洼部落的历史沿革问题,由于语言障碍,文化因素,地域影响,众说纷纭。作者在这里谨就所获资料进行整理,尚需考证的东西还很多,有待进一步研究。